計劃很久的奇萊南華山終於成行,在這之前為了要抽天池山莊床位,
小鴻隊長夫婦倆很努力的去抽簽,搶床位,先謝謝他們。
為了要上奇萊南峰和南華山,連續三個月的假日跟山友爬七星山練腳力、
爬谷關七雄波津加山練肌耐力,走陽明山大縱走體會一天要踢14公里長路的辛勞。
重新開放的五星級天池山莊床位非常熱門中籤率很低,
每個假日有二三百人在抽籤,我們自組隊連抽了二個月才被通知抽到備案床位一個晚上,
隊長詢問大家意見後,眾志同心全部想去奇萊南峰和南華山欣賞美麗的高山風光和翠綠的草原,
趕緊繳錢辦理入山登記,因為大家都期待好久也練功練得很勤勞,機不可失啊!
能高越嶺步道到天池山莊14公里,步行時間約8個小時,
我們自組團邊走邊拍邊玩走了九個多小時到達。
能高越嶺步道西起霧社之屯原登山口沿著塔羅溪上行,
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下木瓜溪抵達花蓮縣銅門全長約83公里,
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
至今亦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
步道沿線隨時可見標亮3262公尺的能高山。
遇見第一段崩壁,隊長要大家小心通過,
一步一步看著腳下的路,
陽光還照不到的地方巨石累累閃著藍光,當然這跟我白平衡的色調有關,
後來有調回來正常值!
山景很美想要拍照還是停下腳步來謹記著走路不賞景,
拍照不走路的原則,美好的景物值得您停下腳步去欣賞,不必汲汲於趕著山路。
疏花風輪菜-------唇形科!
步道上盛開著高山油點草,數量很多,沿途都可見到她美麗的花朵!
高山油點草,百合科
這是台電保線人員的維修路徑標示,登山客不要亂走哦!
洽途也有不少的石竹科植物,很像長萼瞿麥!
刺萼寒莓第一次見到果實和植株啊。
走在我後面一大段距離的風姐,她是植物達人,
她一定被某些可愛的野花絆住腳步,沒有她我跟這些花花草草的代溝就很大,
只知這是某種鐵線蓮,這一串串白花真可愛,感覺滿幸運的!
唐杜鵑在秋天開花,時序亂了套嗎?
能高越嶺古道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
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
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
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日據時期,
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
闢建了能高越嶺道,並設立5個駐在所(屯原、尾上、能高、東能高、坂邊)。
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
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
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並立有「光被八表」碑。
讓我們來看看能高越嶺道和台電保線所的故事,這段故事讓我想起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 。
-------------------------------------------
能高越嶺道對於台灣東西向輸電建設有著功不可沒的影響,
早在日治時期日人即著手興建東西向輸電線路工程,
但因二次大戰中斷,直至民國39年台灣 電力公司為了將東部充足的電力
供給到西部地區,於是沿著能高越嶺道拓建步道,進行東西高壓電路程,
線路由銅門到霧社共架設327座巨型鐵塔,
其間每隔10公里設置一處保線所 ,共 8座(以越嶺道駐在所為基礎),
以便利維護管理,此一創舉在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
促使電力傳輸跨越了台灣屋脊,中央山脈的阻隔 ,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
見到花格斑葉蘭,真是喜出望外 ,去年在武陵農場的林蔭下見到她,開著白色小花,
但林蔭下光線不佳拍得不好,今日她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展現美麗的花朵迎接我!有緣啊!
日本莢迷
中間那座山是馬海濮富士山,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先生,不願受日軍的統治,
在霧社事件時於此山的山頂殉身,在其殉身的山腰馬海濮岩窑為其子與賽德克族人集體自殺之處,
撫今追昔,每一段歷史都是斑斑血淚交織而成,
謹在此向「莫那魯道」頭目以及當時所有賽德克族人 致敬!
馬海濮富土山後方的山塊是卓社大山群峰!
像鑲了邊的鈕扣矮菊,也是沿途常見的植物。
走了4K了就快至雲海保線所,心情輕鬆不少,因為可以放下背包好好休息一下!
這段步道要越過的小溪不少,便橋、吊橋好幾座,
為了避免在山中日晒風吹雨淋的吊橋承受太大的重量壓力,
一次限制五人通行,我們都很遵守規定,分二批走過去,
愛山的人要懂得為大家著想,畢竟山上維修不易,
不能因己之私而讓大眾的便利受損!
經過一座土地公祠,雙手合十默禱,這趟登山之旅天氣晴朗,平安登頂平安下山!
終於走到雲海保線所,御下背包的第 一件事就是拍照,
為伙伴拍一張,他沒有帶相機只帶手機拍照!
雲海保線所這個名字聽了二十幾年,今天終於走到了,給我自己 一個讚哦!
和風姐一起合照,能跟她一同悠遊山林是很幸福的,
可以認識很多植物,雖然不是每一種我都記得住,但只要有她在,都會有收獲!